此时的武朝世道,推销无非是做生与做熟两种。江湖游商,挑个小担子到处走走,这类人多半猥琐油滑,江湖气重,类似于车船店脚衙,无罪也该杀的一种,他们做大户的生意不容易。举凡有钱人,通常会是一些固定店铺的熟客,类似于在江宁,有些富户要做衣服时,会到苏氏叫相熟的掌柜和师傅上门,又或者苏氏有什么新款推出,也会有长袖善舞的掌柜上门,询问对方是否需要。
这两种方式间,商人终究是一种贱业,一个掌柜再长袖善舞,谈吐与气质中,也是会隐约的低人一等。
其实谈吐与气质在此时是一种非常说明问题的东西,先秦时期,纵横家凭借一两句有道理的话便能将人哄得团团转,三国之中,“观此人谈吐气度不凡”,便能确定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,又或者立即让人下决心与之结为异姓兄弟。归根结底,还是个知识跟文化普及度的关系,在一个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走不出方圆一百里的地方,能够把握住一地大势,或者对天下大势说出点靠谱推论的人,其逻辑能力,多半是不错的。
及至武朝,虽然说文风兴盛,但毕竟读书人的比例在总人口上还不算多,这其中去掉一些读书读傻了的呆子,能够有不凡谈吐气度的人,基本上就有了往社会上层走的进身基础了。而且,这一类谈吐、气质、自信,必然是建立在学问与社会认同感之上的。森严的儒家社会,这方面能够取巧的机会不多,不过,这方面恰巧是宁毅的强项。
煽动式的教育,后世的推销理念,宁毅首先做的,便是速成式的改变这些人待人接物的方式。这些人可以没有太多的学问,但只要智商和逻辑能力足够,宁毅就足以给他们设定一套表现自信表现亲切表现专业的方式。此后每